元宇宙招聘潮开启:500万高薪不稀奇 技术人才最稀缺( 二 )


王蓓认为,作为投资方,目前他们除了看重创业企业的技术理解,还有产品经营和落地能力 。“还有许多非常现实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我们还是重视技术应用到现实中的解决能力 。”
“技术基础是首要的,其次是要找好模式和角度,在浪潮到来之前先把路修好,静候资本涌入 。”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在行业兴起过程中,一定有中小型的模式创新机会,红杉中国对元宇宙企业的布局,也是基于对软件、硬件、基础科学等多方面的考虑 。”
传统岗位是“专家”,元宇宙是“全才”
元宇宙的商业前景究竟如何?“起初大家误解元宇宙就是游戏,其实游戏只是元宇宙其中一个细分市场 。”游戏引擎公司Unity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俊波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
“在我们的理解中,元宇宙是一个广泛的实时3D版本互联网,只是把现实的产品和信息通过3D和交互的形式,以更丰富体验,提供给开发者、客户和伙伴 。”张俊波表示,如今技术还未能发展到真正在元宇宙消费的时代,因此最先实现的元宇宙应用是可以带来实际经济利益的应用,比如卖房、卖车时的可视化等等 。
他认为,目前在短期内,元宇宙概念可以给大家带来直接的帮助、就业和价值的,其实是真实生活的数字孪生、产品和信息3D化 。
目前元宇宙究竟需要哪些人才?澎湃新闻采访人员了解到,除了捏脸师、虚拟建筑师,引擎开发技术人员、挖掘机机器人研发人员、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等核心技术人才更为“吃香” 。而企业以百万年薪争夺的,也主要是这部分人才 。
单恭分析,去年以来,元宇宙岗位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是明显看到春节之后增速有所放缓 。“一方面,概念爆红后再整体回调,是一个正常现象 。另一方面,伴随着大家对行业理解的加深,企业知道自己更需要什么人才,求职者知道自己更适合什么岗位 。”
她认为,如果说传统岗位的刚需是“专家”,元宇宙岗位的刚需则更像“全才” 。举例而言,一名传统的游戏策划,可能只需要熟知系统、数值、剧情等某一方面的配置,但元宇宙领域的策划,不仅要全盘精通,还需要对3D美术的资源生产过程有相当了解 。
“现在大家元宇宙概念讨论的很热烈,成熟的消费场景却还没有出现,原因就在于核心技术还没有突破 。”上海市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游闽键表示 。在他看来,建设元宇宙产业急需聚焦元宇宙关键技术领域的人才,让不同的技术形成合力 。
游闽键认为,基于现实条件,并结合元宇宙长远发展来看,最关键的还是人才,人才是最核心要素,只有引进、培养顶尖人才,发挥出人才科研创新能力,才能在元宇宙赛道上不被技术“卡脖子” 。
攻克技术难题,孕育“元宇宙”人才土壤
谈到元宇宙人才目前的招聘热潮,一位游戏行业高管告诉采访人员:“当新兴行业兴起的时候,在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有一些特定行业,就会变得人才稀缺 。但其实这种稀缺是因为工具链不成熟,如果能把工具的使用门槛降低,可能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
“比如捏脸师,现在的捏脸师还属于刚刚起步,因为会使用这些工具的人其实不多,但当需求达到了一定量,工具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人才的稀缺度可能会有所降低 。”
游闽键告诉采访人员,业界认为,实现元宇宙,需要交互技术、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电子游戏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六大技术体系支撑 。《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也提出,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产业高地,包括关键技术、基础设施、交互终端、数字工具四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