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的创业经历给你的启示 马化腾创业历程( 三 )


公元2000年 , 那可是OICQ的冬天 , 是腾讯的冬天 , 第一次网络泡沐席卷了整个中国互连网 , 腾讯也不能幸免 , 要出手让贤了 。
腾讯的高层某人找过中华网 , 新浪 。100万这个现在让人觉得杯水车薪的数字 , 在哪个时候 , 腾讯觉得是天文数字了 , 可以放弃这个明天不太明朗的中国版的ICQ了 , 可是 , 中华网 , 新浪的高管层都非常客气的对腾讯去找他们的代表说:麻烦你从门外把门关上 , 好吗?
当时 , 新浪 , 中华他们觉得太贵了 , 不就是一个对话嵌嘛 , 而且还严重存在侵犯以色列人ICQ权益的小东西 , 要100万 , 不买!大不了我们自己搞一个 , 后来的新浪的UC就是实证 。
在做个漂漂亮亮的新娘美梦破灭后 , QQ明白 , 什么都要靠自己了 , 马化腾几乎是倾其所有 , 这个时候 , QQ不知道自己的赢利点到底在哪里?注册资源是很多 , 有什么用呢?难道QQ只能向申请QQ号码的用户收取可怜的一点注册费吗?(有一段时间QQ上 , 申请号码要收费 , 就是QQ最艰难的见证)
重要的是这个时候 , 已经有风投公司这位百乐相中了腾讯这匹千里马了 , 风投公司砸钱帮助腾讯在香港上市了 , QQ当时是没有现金资本的 , 如果一定要讲资本的话 , 那就是许多许多与你我这样的数量高达3.4亿的QQ用户 。从哪个时刻开始 , 腾讯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那是马化腾做梦都在想的时代 , 资本时代 , 以后的QQ不会再没有钱 , 不会再寒酸 , 不会----
现在说起来 , 马化腾还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 。现在他经常这样告诫同行:“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 。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 。”因为不到两年 , OICQ注册用户数量超过3000万 。
马化腾是个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 , 与其他创业者不同的是他绝不会单纯强调“我”的价值 , 他从心底里知道团队的意义 。腾讯的几个创始人都曾在深圳电信、网络界有多年的从业经验 , 几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联网的人 , 这无疑可以在技术和业务层面为腾讯提供很多帮助 。
六、塑造“Q文化”
短短4年 , 马化腾的QQ世界里有令人咋舌的1亿用户 , 对于全世界的任何一个网络服务商来说 , 都有些不可思议 , 可腾讯做到了;无疑 , QQ已经成为一个王国 。不过在马化腾眼里 , 用户过亿和日均39万的增长量已经不再具有多少吸引力 。他更注重的是用品牌塑造文化 。
马化腾是应该觉得骄傲的 , 因为人们在看待QQ的时候 , 更多的是当做文化事物来看待的 。曾经有一段转载率很高的论述 , 即使在今天来看也是非常贴切的:“这两年互联网热 , 中国的网站们上亿上亿地扔钱下去 , 的确打造出不少知名的字符串来 , 比如Sina、Sohu、Netease 。但只可以说是知名字符串而不是品牌 , 原因也很简单 , 这些东西后面没有他们对应的品牌文化 , 你能告诉我Sina、Sohu、Netease对应的文化是什么 , 有什么区别吗?仔细算算 , 真正能够够得上品牌两个字的恐怕也只有腾讯的QQ和他那只胖乎乎的企鹅标志——因为我至少知道QQ后面对应的文化是网恋、网友、网上沟通这些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