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门事件在全球持续发酵是哪一年( 三 )


其他幸存人员正忙着修理被震坏的收音机和无线电 。多尔芬心想,一定出大事了——先前有流言称,苏联向叙利亚提供弹道导弹 。难道有人向基地发射了核弹?

棱镜门事件在全球持续发酵是哪一年

文章插图
难道有人向基地发射了核弹?
一位参谋军士跑进房间,喊道:“营登陆队总部全完了!”多尔芬走到外面,被浓烈的烟尘呛得有些喘不过气 。四周,侥幸逃生的陆战队员们失魂落魄地兜着圈子,许多人的衣服被气浪掀掉,只穿着红色运动短裤 。他注意到,大家身上都是灰色的,仿佛刚从泥塘里滚过 。
远处,一辆吉普车正冲着对面的医疗站狂奔,驾驶员是个名叫罗森的参谋 。多尔芬转过身,发现一位近乎精神失常的士兵就站在自己背后,浑身上下只剩腰带,一条胳膊耷拉着 。“我不想失去手臂 。”对方哀嚎 。等罗森驾车返回爆炸现场,多尔芬立刻把此人送上吉普车 。“先送他一个 。”接着,多尔芬返身回到废墟,继续寻找被困的伤员 。
这便是多尔芬在当天的剩余时间里从事的惟一工作 。
在这简单的一声巨响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位于黎巴嫩贝鲁特的兵营化为瓦砾 。
棱镜门事件在全球持续发酵是哪一年

文章插图
造袭后的美军营地一片狼藉
美国本土时间约为午夜1点,波因德克斯特正在马里兰州郊区的家中休息,保密电话响起 。电话来自白宫战情室,值班员向他传达了“紧急事态”:贝鲁特海军陆战队兵营遭袭,不远处的法国军营也发生爆炸,死亡的美国军人多达241名(220名海军陆战队员)、160名受伤——海军陆战队上次在一天之内损失这么多官兵,还是在二战中的硫磺岛战役期间 。
波因德克斯特的第一反应不是生气,也不是郁闷,而是自责 。“早该预见到这样的情况 。”这位海军中将默念 。他沮丧地发现,华盛顿对许多威胁缺乏事先预警——从苏联人在拉美的活动,再到激进组织的自杀式袭击 。
棱镜门事件在全球持续发酵是哪一年

文章插图
盲目笃信武力,美国人早就吃了不少亏
事后,一个名叫"伊斯兰革命者"的组织宣称对这起袭击负责 。
根据美国人的习惯,他们首先要确定事件的性质及来源,结果是这起事件被认为是黎巴嫩当地激进组织真主党在伊朗革命卫队授意下所为 。
这本身问题不大,但讽刺的是,由于军事指挥系统的繁文缛节以及无法理解“壮观”的含义,前面那则关键情报直到事件发生两天后才转到军方高层手中,这种信息交换与整合水准,怎么能够适应美国的战略发展需要?
此后,自杀式袭击便如幽灵般同这个超级大国如影随形,当然,这与美国的魔爪祸及之处不无关联 。
棱镜门事件在全球持续发酵是哪一年

文章插图
这时候还有一部分人在看热闹
【行动经过】
作为对贝鲁特爆炸案的回应,从1984年开始,由波因德克斯特牵头,美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制度进行了大规模改革 。这便是“扫描地平线”行动 。
为此,波因德克斯特组建了志同道合的危机预先规划小组,小组成员只有一个目的:建立一整套防患于未然的信息安防体系 。
他与时任中情局局长比尔·凯西联手,后者是波因德克斯特认为可以坦诚相交的少数高级官员之一 。用他的话说,“只有加强情报分享,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
另一大障碍是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 。据波因德克斯特描述,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自称担负反恐任务的有近40家机构,从联邦调查局到国务院再到美国国税局,每个机构都拥有反恐所需的技能,但没有一家能单独行动并取得过显著成就 。而每年的经费支出近20亿美元,似乎“人人有份” 。反过来讲,这些机构必须像交响乐团那样懂得协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