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成长故事和创业故事观后感 马云创业故事观后感( 二 )


对于有些创业者来说,如果确实需要一个偶像指引自己前行,这个可以理解,他们的一些为人处事之道也值得学习 。只是千万要记住,可以学习他们,但不要模仿他们 。创业本质上是一个发现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过程,而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无法模仿的 。记住一句话,要学习,不要模仿!
价值观比商业模式更重要
这是一个创业精神泛滥的年代 。每天都会有人告诉你,他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他要创业了 。每天打开电视,都会看到和创业有关的节目,每个人都在说他的梦想 。你去任何一所高校,随便问问一个大学生,他想不想创业,十有八九的答案是“想” 。遗憾的是,这又是一个价值观和职业精神缺乏的年代 。我们很少能看到在这些时髦的话语背后,哪个人创业是为了改变别人的生活;也很少有人说,创业是和他的价值观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小老板和大富豪,很少看到让人尊敬的企业家 。
还有很多MBA出身的职业经理人喜欢大谈商业模式和战略,仿佛这就是创业的全部 。我分析过数以百计的商业模式,每一个商业模式说起来都是头头是道,但真正做起来,却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道理很简单,你在商业模式中考虑过的那些问题,往往不是现实中的真实问题,你最早的想法在现实面前,肯定会变化的,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计划中要做的事情有时候做不成,反而是当初无意中做的事情做成了 。
价值观比商业模式更持久 。以星巴克为例,在现任CEO霍华德?舒尔茨接手这家公司之前,星巴克不过是位于西雅图的一家提供咖啡豆的公司 。两个创始人对咖啡充满了狂热,对赚钱并不在行,他们的愿望只是提供美国最好的咖啡豆,也正是这一理念吸引了舒尔茨的加盟 。众所周知的是,星巴克的商业模式后来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卖咖啡豆到卖咖啡,再到现在卖音乐,但他们的价值观也一直没有大的改变,那就是让更多的人体验咖啡的快乐 。正是这种朴素的价值观使星巴克在二十年时间里成长为一个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 。
不是说商业模式和战略不重要,这些商学院教过的学问在分析一个成熟市场的成熟业务时也许确实管用,但往往在开展新的业务时并不奏效 。这是因为,那些创新型企业通常面对的是一个尚未存在的市场,相关的数据通常不存在或者快速变化的,支持那些创业者作出决定的往往是基于创业者的价值观 。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改变,商业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变化并不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比这个企业的商业模式的生命力更加持久,力量也更强大 。
马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价值观的成功 。在马云创立阿里巴巴之前,就意识到了电子商务对未来商业形态的影响,并立下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 。在阿里巴巴获得软银的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的投资之前,他曾经带着团队在硅谷拜访了40多家风险投资商,结果全部吃了闭门羹,不少人给他的商业模式的评价要么是“这个方案太愚蠢了”,要么是“你想清楚了再来找我” 。在风险投资商看来,这些从来没有人实践成功的想法确实有点疯狂了,还好马云遇到了同样有点“疯狂”的孙正义,谈了6分钟,给了他2000万美元 。孙正义后来说,正是马云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价值观打动了他 。
稍稍受过一点商学院教育的人都是开口闭口战略,却并不了解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说过,战略本质上是一种手艺,不是创业者躲在办公室里制定出来的,而是在不断实践中慢慢调整形成的,战略是企业的远景和现实磨合形成的结果 。所以刚开始创业就大谈所谓战略,结果往往是想当然,因为缺乏对现实环境的灵活反应,结果导致所谓的战略路线图变成了一种束缚,反而导致了企业的失败 。马云说过,“来公司不超过半年的人,不要谈什么战略”,因为不了解公司现状的所谓战略,一定是夸夸其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