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新时代 “把每一趟都当成第一趟”

你留意过铁路列车的车厢吗?高铁动车组有8节或16节车厢,货运列车有数十节车厢,而司机景生启常年驾驶的重载列车,挂载了超过200节车厢 。横亘千里的大秦铁路上,这样一列列重载列车满载煤炭,穿山越岭,驶往渤海之滨 。
行经一个又一个隧道,重载列车开行到关键路段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万吨重载列车司机景生启端坐在头部机车的驾驶位,右手稳稳握住操纵手柄,眼睛紧紧盯住面前的仪表显示屏 。看到风压、速度等参数均在预定范围内,他左手缓缓推动空气制动手柄,开始制动 。
“这把闸是为下一把闸做准备 。两次操作时间间隔既要短,又必须给列车留足稳定时间 。”景生启说,驾驶重载列车就像下棋,每走一步,都要考虑到下一步的操作 。
全长653公里的大秦铁路,西起山西大同,东到河北秦皇岛,是我国“西煤东运”的运输主通道 。有着210节车厢的2万吨重载列车,要从黄土高原跨越到华北平原,一路上地形复杂,桥隧坡道众多,操纵难度非同一般 。“列车长2.6公里,经常会同时扭出多个起伏曲线,有时车头已经在爬坡了,车尾却还在下坡 。”景生启说 。
“不怕拉不动,就怕停不住 。”重载列车司机们常说起这句话 。尤其是经过近百公里长、坡度超过12‰的连续下坡区段,操作须更小心 。有时,机车头部和尾部的高低落差达到30多米,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 。
如何优化操作,化解纵向冲力?景生启不断试验、不断探索 。驾驶位右侧的操纵手柄滑槽仅长10厘米,被细分为100个级位,每一次推动都以毫米计算,必须做到分毫不差 。
“有一天,我看到有位老人在打太极拳,受到启发 。以力卸力,是不是能顺势减小列车冲劲?”景生启绘制了受力分析图,计算缓解时间点,在循环制动中不断寻找调速手柄的最佳级位 。终于,当试到第113趟时,列车平稳通过大下坡,电台里传来中部机车同事激动的声音:“景师傅,稳了!”
有了景生启总结的2万吨列车“操纵模块”,大秦线上的司机们在通过复杂区段时都能精确操纵 。他首创的“分步循环制动法”被命名为“生启治坡法”,填补了我国重载列车操纵技术的空白 。
而在3万吨重载列车正式试验前的40多天里,景生启白天上车试验,夜里梳理试验数据,操纵实况密密麻麻地记满了5个本子 。每个细节,他都要反复推演、修改、试验,不断优化 。由他主导的“3万吨列车操纵法”,为确保列车成功试验开行提供了可靠的操纵技术依据 。
驾驶路上不乏旖旎风光,景生启却无暇欣赏 。每逢迎峰度夏、冬日电煤保供,都是重载列车司机最忙碌的时候 。“从业29年,只有4次是在家过的年 。”景生启说 。
从6000吨、1万吨、2万吨,再到3万吨重载列车……景生启参与了大秦铁路每一次的机型更换、载重试验 。“会开车只是技术,开好车才是艺术 。”景生启说,只有喜欢这份工作才能去认真钻研,只有认真钻研才能不断提升 。
说话间,列车左前方的绿灯亮起 。景生启右手举起握拳,接着手臂伸展、两指向前,说道:“绿灯,正线通过 。”
这个手势,每趟车要重复600余次,它是重载列车司机在长途驾驶中对自己的提醒,也是对安全始终如一的坚守 。
【点赞新时代 “把每一趟都当成第一趟”】这条路,景生启已经走了2000多趟,但每一次的手势他都毫不含糊,“一把闸,责任重大 。把每一趟都当成第一趟,才能开好每一趟 。”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07日04 版).tjewm{width:100%;text-align:center;margin:30px auto;display:none;}.tjewm span{display:inline-block;width:248px;font-size:18px;margin:auto 20px;}@media (min-device-width:320px) and (max-width:689px),(max-device-width:480px){ .tjewm span{display:inline-block;width:60vw;margin:auto 4vw;font-size:16px;} .tjewm span img{width:100%;height: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