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的好句及赏析 创业史的好句和赏析( 六 )


8、 王家斌老人现在和女婿过,“开始在县上开合作化汇报会,我汇报完了,有个老汉听了很感兴趣,不久他就把家搬来了,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柳青 。有一次我去外县买稻种,回来后无意中向他谈起,他就写了买稻种的第一章 。书里写的大都是实事,不过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人名和地名都做了改动 。”
9、 现在,柳青笔下的稻草房大都换成了红砖瓦房,小学校也宽敞明亮 。皇甫村对面有个供销社,必须在这里等返回西安的班车,一股熟皮子臭味的水从这里流向镐河——村办企业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但也破坏了农村的恬静与自然美 。
10、 一九二九年,就是陕西饥饿史上有名的民国十八年 。阴历十月间,下了第一场雪 。这时,从渭北高原漫下来拖儿带女的饥民,已经充满了下堡村的街道 。村里的庙宇、祠堂、碾房、磨棚,全被那些操着外乡口音的逃难者,不分男女塞满了 。雪后的几天,下堡村的人,每天早晨都带着撅头和铁锹,去掩埋夜间倒毙在路上的无名尸首 。
11、 庄稼人啊!在那个年头遇到灾荒,就如同百草遇到黑霜一样,哪里有一点抵抗的能力呢?
12、 这下堡村倒好!在渭河以南,是沿着秦岭山脚几百里产稻区的一个村庄 。面对着黑压压的终南山,下堡村坐落在黄土高原的崖底下 。大约八百户人家的草棚和瓦房,节节排排地摆在四季绿水的汤河北岸上 。住在那些草棚和瓦房里的庄稼人,从北原上的旱地里,也没捞到什么收获 。不过,他们夏天在汤河南岸的稻地里,收割过青稞;秋天,他们又从汤河上上下下的许多独木桥上,一担一担挑过来沉甸甸的稻捆子 。人们说:就是这点收成,吸引来无数的受难者 。
13、 每天从早到晚,衣衫褴褛的饥民们,冻得缩着肩膀,守候在庄稼院的街门口 。他们不知在什么地方路旁折下来树枝,挟在胳膊底下,防着恶狗 。他们诉述着大体上类似的不幸,哀告救命 。有的说着说着,大滴大滴的热泪,就从那枯黄的瘦脸上滚下来了,询问:有愿意收养小孩的人吗?这情景,看了令人心酸 。多少人,一见他们就躲开走了 。听了那些话,庄稼人难受地回到家里,怎么能吃得下去饭呢?
14、 但是前佃户、汤河南岸稻地里的梁三,为人特别心硬 。他见天从早到晚,手里捏着只有一巴掌长、买不起嘴子的烟锅,在饥民里找人似的满村奔跑 。这梁三,四十岁上下,高大汉子,穿着多年没拆洗过的棉袄,袖口上,吊着破布条和烂棉花絮子 。他头上包的一块头巾,那个肮脏,也像从煤灰里拣出来的 。外表虽然这样,人们从他走步的带劲和行动的敏捷上,一眼就可看出:那强壮的体魄里,蕴藏着充沛的精力 。下堡村的人对梁三在饥民群里钻来钻去,越来越发生了怀疑 。
15、 几天以后,人们终于看出梁三活动的规律了:他总是紧追着饥民里头带小孩的或不带小孩的中年妇女跑 。有人推测:熬光棍熬急了的梁三,恐怕要做出缺德的事情吧?但是,梁三不管旁人怎样着,他只管他一本正经地听着逃荒女人们在庄稼院门口诉述不幸,并且在脑子里思量着那些话,独自点着头显得异常认真、严肃 。
16、 有一天,梁三从汤河南岸过来时,竞变成了另一个人:剃了头,刮了有胡楂的脸;在他的头上,他哥梁大借给他走亲戚时戴的瓜皮帽,代替了烂脏头巾 。他的旧棉袄也似乎补缀过了 。啊!原来梁三竟在人不知鬼不觉中重新成家了——看吧!他喜得闭不上嘴,伸开两只又长又壮的胳膊,轻轻地抱起一个穿着亡父丢下的破棉袄、站在雪地上的四岁孤儿 。一个浑身上下满是补丁和烂棉絮的中年寡妇,竟跟他到汤河南岸的草棚屋里过日子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