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养 周公解梦养猫( 六 )


《宋许迪野蔬草虫图》南宋 许迪
《登沃州山》
耿湋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
赏析:雨霁阳光
沃州是道家福地,为古隐逸者所喜欢,只“登沃州山”这个名字,便自带潇洒飘逸的感觉了 。《唐才子传》说他“充括图书使来江淮”,此诗应是当时之作 。虽然沃州山离李白先生梦游的气势雄绝天姥山很近,风景不同,心境不同,诗意也大不相同 。
首句简述“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在沃州山上欣赏海景,游兴正浓;恰同游的人都是一时英才,可交谈的多,可“同叹”的也多 。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美丽的风景感染着大家的热情,相呼应着展露才情 。
同是观望大海,上两句则不同于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气势磅礴,多相互恭维的句子,应景唱和,略显小家子气 。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一群意气风发的才子们在美景面前畅谈,不觉间恬淡的月亮远远地在香草更远处露出面庞,夕阳渐沉;美好时光易逝 。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羊祜游岘山而感伤美景,与我们一样呀 。羊祜喜欢岘山,有次感叹说,自古以来那么多贤达高士游览过此山,都被岁月无情淹没了名姓 。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愿望,古今相同 。
耿湋后来也有诗句写到,“贫病催年齿,风尘掩姓名 。”无论山峦秀丽还是水月镜花,在人眼中是为一时风景,对风景来说的人也不过是过客 。所以张若虚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在于经历 。
顺手捡拾一首不起眼的诗,本欲舍弃,却是最后一句戳中情怀,恰和书圣所言“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于是记,且只为这“於我心有戚戚焉 。”
《宋李安忠竹鸠图》宋代 李安忠
《定风波·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
辛弃疾(南宋)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 。莫问兴亡今几主 。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
赏析:梅青
据说野草闲花一词来自于此,后多指风尘女子 。想起辛弃疾为金戈铁马人物,为何卿卿我我,粉色红尘呢?自杜撰认为,他报国无门,借以消愁 。
梅雨季节,寂寞掩门,无人会意,痴语花丛 。词中没有直接写道许多色彩,但可以感知各色怒放艳丽逼人 。
这种诗词境界,不似文宗欧阳修的"艳词",没有真正的闲逸之感 。旧知闻,群臣,离魂,兴亡,满目沉重哀伤,却又在一年最好花季,反差带来的哀伤被掩藏,却是更加哀伤而无以寄托 。
人生至此,如佛语所说人生七苦,求不得与爱别离,奈何 。赵晋臣为好友,辛多和赵文,估计在好友面前,流露真情,疏郁感叹,又对如此美景带有逃避现实隐逸超脱之感 。
《宋扇面画白头丛竹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古画 钤鉴藏印“佟氏家藏”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轼(宋)
凤凰山下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 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 如有意,慕娉婷 。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若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 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 人不见,数峰青 。
赏析:聆捷
此词是苏轼于熙宁五年(1702年)至熙宁七年(1704年)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著名词人张先同游西湖所作,此词为咏筝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