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超市 周公解梦超市买东西( 二 )


我并不是唯一一个改变想法的人 。一旦你在成长过程中已然了解维基模式的可行性 , 一旦你认为开源软件显然比精打细磨的专门产品更好 , 一旦你确信分享自己的照片和其他数据比保管它们更有意义 , 那么 , 这些想法将使我们更激进地倾向于秉持公共财富的观念 。曾经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已变得理所当然 。
维基百科还改变了我的其他看法 。过去 , 我是一个坚定的个人主义者 , 一个倾向于自由论的美国人 , 而维基百科的成功让我对社会力量产生了新的认同 。如今 , 我更关注集体的力量以及个人在面对集体时产生的新义务 。除了拓展公民的权利 , 我还想拓展公民的义务 。我深信维基百科的影响力还没有被完全发掘 , 它改变人们想法的力量正在潜意识中影响着全世界的千禧年一代 , 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蜂巢型心智的实例 , 并且使人们相信 , “不可能的事”也能够做到 。
更重要的是 , 维基百科让我更愿意相信“不可能”发生的事能够实现 。在过去几十年中 , 我不得不接受那些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结果却能够实施的好点子 。比如 , 1997年 , 我第一次遇到在线跳蚤市场eBay的时候就曾疑惑:为买一辆从未亲眼见过的二手车 , 我难道要把几千美元转账给一个远方的陌生人?以我对人性的了解 , 我觉得这件事情行不通 。可如今 , 陌生人之间的汽车交易已经成了颇为成功的eBay公司的主要利润中心 。
20年前 , 我或许会相信 , 2016年时我们的手持设备上会有全世界的地图 。但是 , 我不太可能相信设备上有许多城市建筑的街景图 , 有显示公共厕所位置的“应用” , 还有关于步行和公共交通的语音提示 , 并且地图及这些功能竟然都是免费的 。这在当时看来似乎完全不可能做到 。如今 , 丰富的免费内容已经出现在亿万台手机上 。这听上去似乎还是难以置信 。
那些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过去 , 大家都曾经认为 , 人们不会分文不取地工作 。即便真的不要报酬 , 没有老板 , 也制造不了有用的产品 。然而今天 , 一些在软件工具上实现的经济成果完全是由志愿者不计报酬或是在没有老板的情况下创造的 。过去 , 大家都曾经认为 , 人们天生希望保护隐私 , 但现在 , 从早到晚完全公开分享这种“不可能”的事情还是出现了 。过去 , 大家都曾经认为 , 人们大多数时候总是懒惰的 , 他们宁愿观看而不愿意去创作 , 永远不会离开沙发创作自己的视频 , 数百万业余爱好者制作的几十亿小时的视频应当不可能出现——和维基百科一样 , YouTube在理论上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是 , “不可能”的事又一次在实践中成为现实 。
每天都有过去不可能的事变得可能 , 并且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 。但 , 为什么是现在?是什么打破了“可能”和“不可能”之间古老的界限?
在我看来 , 如今发生的那些“不可能”的事都体现了一种更高级的新型结构 。它们是大规模分享带来的 , 更准确地说 , 是大规模合作和大量实时社会互动的结果 。相对于一堆细胞 , 组织是一种更高级的新型结构;相对于人类个体 , 新的社会结构好比组织 。在两种情形中 , 新的层级结构都会酝酿出新的事物 。新的层级中发生了低层级中不可能出现的行为 , 就好像组织能够做到细胞完成不了的事 。维基百科、Linux、脸谱网、优步、互联网 , 甚至人工智能这类群体结构能够完成工业时代人类无法完成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