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师》跟着一顿CP学心理·蒋静、小元、荀昊篇:从何时起,爱你都不对了呢?( 二 )


太过沉重的爱 , 荀昊一直都是理解的 , 他知道爸爸的苦 。 他之所以要出国 , 也是为了帮助爸爸打理公司 , 他长大了 , 爸爸却老了 , 他也渴望成为爸爸的大树 , 为爸爸遮风挡雨 。
《女心理师》跟着一顿CP学心理·蒋静、小元、荀昊篇:从何时起,爱你都不对了呢?
文章图片
荀总太过紧张 , 他只知道荀昊在逃离他 , 过度担心让他深陷惊恐 , 体验着濒死的痛苦 。
荀总一直被过去折磨 , 始终放不下 , 渐渐的 , 荀昊成为了荀总的私有物 。
小元妈妈:我只是把我认为最好的都给了他们
小元和女友莎莎的矛盾 , 围绕着小元妈妈展开 。 这两人的问题在于沟通 , 莎莎不善于沟通 , 小元也不善于聆听 , 所以深埋的隐患终于在婚礼的那一天 , 彻底爆发 。
小元为什么不善于聆听呢?可能与他从小的生长环境相关 , 他没有被聆听过 , 所以觉得别人也不需要 , 他只要和他妈妈一样 , 只要把他认为最好的给予对方就好了 。
《女心理师》跟着一顿CP学心理·蒋静、小元、荀昊篇:从何时起,爱你都不对了呢?
文章图片
就像钱开逸说的 , 都快三十岁的人了 , 早就独立了 , 不用父母跟在后面操心 。
但是小元的妈妈显然很诧异 , 这么多年了 , 她就是这么管过来的 , 不管孩子被人欺负 , 被人骗怎么办?
小元妈妈的爱可以理解 , 但是她的爱是单方面的 , 她从来没考虑过 , 小元和莎莎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 只是一味地付出与忙碌 。
小元妈妈可能怎么也想不到 , 自己毫无保留的付出竟然会成为影响小元夫妻感情的导火索 。
《女心理师》跟着一顿CP学心理·蒋静、小元、荀昊篇:从何时起,爱你都不对了呢?
文章图片
小元夹在莎莎和妈妈之间 , 自然烦躁折磨 , 他做不出选择 , 妈妈给的自然是好的 , 但看着莎莎难过他也不开心 。
不管是小元还是妈妈 , 这两个人都没准备好独立 。
贺顿说 , 蒋静反而像母亲情绪的照料者和养育者 。
其实在这三个故事中 , 三个孩子都是父母情绪的照料者和养育者 。 小元体谅母亲的操劳 , 所以他无法否定母亲 , 怕伤害母亲的心意;荀昊深知父亲的痛楚 , 所以他一直以来都承受着来自父亲的过度保护;蒋静知道母亲不易 , 也爱着母亲 , 所以她不健康的情绪 , 一直以来都选择小心翼翼地藏起来 , 独自面对 。
《女心理师》跟着一顿CP学心理·蒋静、小元、荀昊篇:从何时起,爱你都不对了呢?
文章图片
其实孩子不管多大 , 都能十分敏锐地捕捉到大人的情绪 。 作为大人的我们 , 有时候被情绪绑架 , 久久不能平复 , 这个时候 , 孩子往往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 , 里面采访了多对父母和孩子(幼儿园大小的孩子) 。 问的问题都一样 , 让父母给自己的孩子打分 , 以及让孩子给自己的父母打分 。
结果是 , 父母给自己的孩子打分有的高一点 , 有的低一点;而孩子们无一例外全部给父母打了满分 , 甚至还有一千分、一万分 。
《女心理师》跟着一顿CP学心理·蒋静、小元、荀昊篇:从何时起,爱你都不对了呢?
文章图片
小的时候 , 父母是孩子的全部;长大了 , 父母依然是孩子不可割舍的那部分 。 父母在孩子的世界里占比多少 , 与孩子是否爱父母是不能划等号的 。
父母应该在适当的时间 , 放开手 , 不要让过度依赖让彼此都感受到压力 , 有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 , 而是我们离不开孩子 。
《女心理师》跟着一顿CP学心理·蒋静、小元、荀昊篇:从何时起,爱你都不对了呢?】所以 , 不要担心自己放开手 , 孩子会飞很远 , 无论再远 , 父母始终都是孩子心中最深的眷恋;不要担心自己放开手 , 孩子会在路上摔跟头 , 事实上摔一跤远比平常的说教管用多了;不用担心自己放开手 , 孩子会过得不好 , 生活不就这样 , 经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