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把钥匙开启孩子想象大门( 二 )


”“你等得很烦呢?”“我就坐在门口睡着了!”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引入思考的境地,挖掘想像的潜能,养成爱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
五、故事接龙法 。和孩子编故事 。妈妈说一两句,孩子接一两句,妈妈再接下去,如此循环 。不管故事编得如何,编到哪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接上,逻辑上说得过去就行 。孩子接得越快,说明思维越敏捷 。
示例:妈妈说:“有只小鸡出去玩,遇到一只小狗 。” 孩子接:“小狗嘴里叼着骨头 。”妈妈接:“小鸡很想吃骨头,眼巴巴地望着小狗 。”孩子接:“小狗想分骨头给小鸡吃 。”妈妈接:“可是,小狗想起妈妈的话,骨头要给生病的狗爸爸吃……”开始的时候,接一句就行,不要太长 。
太长了,孩子把握不住故事情节,反而增加了续接的难度,因为孩子本身要把精力放在续接下一个情节上 。
六、形象比喻法 。通过观察某种事物,联想到类似这种事物形态的另一种事物 。妈妈可以根据事物的多个角度来引导孩子去比喻和联想 。
示例:妈妈把书立起来:书的样子像什么?孩子答:“像扇门,像窗子 。”妈妈把书放平问:“现在又像什么?”孩子答:“像豆腐,像大积木,像一栋楼,一块平地 。”妈妈把书打开竖放再问,孩子答:“像扇子,像商场的旋转门 。”妈妈把书摊开平放,孩子答:“像张开的两片叶子 。
七、加减改换法 。妈妈可通过增加(减去)或改换事物的一部分来引导孩子思考,开启他的想像思维 。
示例:妈妈:“如果一张只能睡两个人的床要睡十个人,会怎么样?”孩子答:“会挤下去,会热死掉,会抢被子,会打架 。”妈妈问:“如果房子没有一扇窗户会怎么样?”孩子答:“会很热,会很黑,会看不到风景 。”妈妈问:“如果狗身上长着鸡头会怎么样?人也长尾巴会怎么样?”孩子听了一定会发笑,很乐意地配合你去思考、想像 。
妈妈的问题提得越有趣,孩子就越愿意去思考和想像,这对孩子来说,是个快乐的游戏,而不是枯燥的事情 。
八、想象游戏法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少用限制式提问,多用开放式提问,不要提出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要提出答案丰富的问题让孩子去寻找 。还可以让孩子自己设计、主持游戏,在设计的过程孩子接触到许多未知领域,对他的知识是个补充 。爸爸妈妈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要真诚地鼓励他,当他出现小错误时不要耻笑,这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影响他的自信心 。
父母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做想象游戏,如所有关于鱼的话题,鱼会游泳、鱼有各种颜色、鱼的品种等等 。可以模仿家庭生活,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过家家”;还可以模仿社会活动的“看医生”、“当警察”、“扮老师”、“打电话”等 。游戏是发展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活动之一 。妈妈应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动手去做,千万不要害怕孩子弄脏衣服而约束他们 。
九、积累法 。要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 。想象以形象为主,但离不开语言材料,特别是需要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将想象的内容表述出来时,语言材料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要让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 。比如,让孩子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中遇到的名句、名段摘抄下来,平时可拿来翻阅 。此外,在让孩子独立思考的同时,为提供他们亲历亲为的机会就显得弥足珍贵,让他们勤看勤听勤动手勤动脚也很重要,比如鼓励他们多看课外书、多接触大自然、拆装一些物品、搞点小实验等等,都可以增加表象的积累,有利于增添想象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