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道感染什么症状( 二 )


(2)尿素呼吸试验(ureabreathtest,UBT):UBT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测Hp感染的方法,不受胃内Hp分布的影响 。
常用13C-UBT和14C-UBT,13C是稳定性核素,无放射性,可用于小孩和孕妇,但试剂和检测费用较高,14C为放射性核素,试剂费用低、检测方便,但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 。两者均是有快速、特异、敏感和无痛苦的优点 。其单项检测就可作为临床根除Hp治疗后的疗效判断标准 。
3.形态学检Hp具有典现的螺旋状或弯曲状形态 。尤其在胃黏膜中,Hp和Hh的形态有特征性,故可通过形态学方法进行诊断 。主要包括胃黏膜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 。
(1)黏膜直接涂片:将活检胃黏膜标本的黏膜面直接涂抹于清洁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固定后革兰染色,油镜下观察10~20个视野,观察涂片的细菌形态和数量,可迅速确定有无Hp感染、感染的程度 。由于涂片是对Hp定植部位的黏液进行观察,阳性率很高,且对治疗后残留的少量Hp也可作出诊断 。本方法简便易行,适于临床应用 。
(2)组织学切片:在对活检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时,可同用特殊染色进行细菌学检查,还可观察Hp定植的部位及与病变的关系,对于治疗后发生球形变的Hp,可同时行抗Hp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确定 。可行Warthin-Starry饱和银染色、改良吉姆萨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苯酚复红染色等,其中以Warthin-Starry饱和银染色最好,但较繁琐,多用于科研 。
改良吉姆萨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较简便,效果也较好,临床中常用 。
4.血清学检查Hp感染后诱发全身免疫反应,感染者的血清中可出现抗Hp的特异性抗体(IgG和IgA)及抗尿素酶、VacA、CagA等的特异性抗体,通过血清学检查可以检出 。目前常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是ELISA,阳性表是既往或现症感染 。近年发展的免疫印迹分析法既可用于诊断Hp感染,又可判别致病菌株 。Hp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
由于Hp根除治疗后血液中的抗Hp抗体并不能迅速降低,故对评价疗效果意义不大 。
5.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PCR能检出粪便、胃液、唾液及胃黏膜活检标本中Hp,已有多对引物用于临床检验 。检测的基因主要有Hp的特异片段、尿素酶基因UreA、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致空泡毒素基因VacA、鞭毛素基因FlaA等 。由于PCR的高敏感性及临床标本易污染,而临床应用受限,主要用于科研对Hp进行分型和致病性研究 。
3.幽门螺旋菌感染症状是什么
临床表现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主要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 。
2.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引起慢性胃炎 。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的症状,病程较为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
3.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产生多种致病因子,从而引起胃黏膜损害,临床疾病的发生呈现多样性,患者多出现反酸、嗳气、饱胀感等 。
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在主要靠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进行治疗 。尽管幽门螺杆菌在体外对许多抗菌药物都很敏感,但是在体内用药并不那样如意 。目前不提倡用单一的抗菌药物,因为它的治愈率较低,且易产生耐药性 。
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是:
1.采用联合用药方法;
2.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
3.无明显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
4.病人经济上可承受性 。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应根据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根除是指治疗终止后至少在一个月后,通过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同位素示踪方法证实无细菌生长 。
根除幽门螺杆菌前应先注意口腔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