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穴位位置图及功效( 四 )


1. 热病
大椎有通阳解表,退热驱邪的作用,为全身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2623931退热之要穴 。常配以风池-外关-合谷,用泻法,不留针,或在大椎穴以三棱针散刺出血,然后拔火罐,使邪热从血而出 。
2. 头项强痛
大椎穴可通调诸阳经脉,又位于颈部,故可用于头项痛症,尤其是颈椎病-落枕-引起的头项强痛,疼痛,疗效颇佳 。临床治疗时常合以-风池-天柱-后溪,方法是先针双侧后溪,捻转法,强刺激,令患者活动颈项部,至疼痛-强硬缓解后,再针大椎等上述诸穴,留针一小时 。
3. 神志病及脑病
大椎穴在临床可用于治疗神志病及脑源性疾病,如癫狂-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脑炎后遗症等 。临床治疗癫痫时常配百会-间使-申脉(白天发病取)-照海(夜间发病取)-丰隆及足三里(痰多口吐白沫时取),发作时用泻法,平时用平补平泻法 。治疗癫狂时可配百会-内关,风池-人中-丰隆等 。治疗大脑发育不全可配四神聪-后溪-悬钟等 。
4. 外感风寒无汗
大椎穴可用于外感风寒所侄的恶寒-发热-无汗-鼻塞等表证,常配合谷-风池解表发汗,诸穴用泻法 。
5. 咳嗽-哮喘
大椎穴常用于咳嗽-哮喘-气喘等症,临床常选配中俯,檀中-肺腧-定喘等穴治疗此病 。
6. 脱证
大椎穴可用于主治昏迷,或大汗吐泻,元阳虚脱,临床常取大椎穴-关元穴,用大壮艾柱直接灸,直至阳气复至,病人苏醒后卧床休息 。
7. 虚劳
临床实验研究证明,大椎穴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故临床多用于虚症的治疗 。常配合足三里-膏盲-脾腧-,针刺用补法并加灸 。
4.灸大椎穴有哪些好处啊?
大椎穴,古人称它为“诸阳之会”,这个穴位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属阳,所以大椎穴堪称阳中之阳,《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意思是,大椎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所以阳气非常足 。这时就产生一个疑问“是不是大椎穴是补阳的呢?”,这样想可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既然被称为“大椎”,当然就要其“老大”的作用,其调和作用 。
所以,它的作用不限于补阳,当阴阳相争的时候,刺激大椎,可使阴阳平衡 。

大椎穴位位置图及功效

文章插图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椎穴具有通阳解表、清热解毒、疏风散寒、清脑宁神,肃肺调气之功效,灸只能调肺、甲状泉及免疫功能,对血液循环、白细胞也有调整作用 。所以,大椎穴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清热解表;二是补虚治劳 。
1、大椎穴最显著的作用是泻热,发烧、内热引起的痤疮可以通过大椎穴来调理 。对于成年人来说,采用大椎穴放血的方法,对于泻热的治疗效果很好,可几乎可以立竿见影 。具体方法是:用左手的食指与拇指将大椎穴的皮肤稍稍提起,然后用消好毒的三棱针(或者血糖针)在提起的皮肤(消毒)上迅速刺几针(1~2针即可),同时用手挤出2~4滴血即可 。
当然对于孩子,建议用按摩的手法才操作 。
2、如果怕冷,尤其是后背经常感觉冷,那么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 。大椎穴是阳气很足的穴位,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大椎穴位位置图及功效

文章插图
大椎穴:
【取穴】:正坐低头大椎穴 ,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感冒、过敏性疾病、颈椎病等 。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