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可以治疗胆囊息肉吗( 二 )


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
3.胆囊息肉喝中药能自愈吗?
有些息肉不需治疗也可自行吸收,有许多胆囊息肉患者反映自己患病后没做手术,只是吃了点药,息肉就消失了 。针对这种现象,专家说:“确实,有些息肉是不需要手术的,甚至不用吃药也会自行吸收变小或消失 。这类息肉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其次为炎症性息肉 。胆固醇息肉是由于胆固醇代谢异常,大量泡沫细胞将胆固醇吞噬然后集聚而成,它的特点是表现为多发性的小息肉,肉质脆带细,易与黏膜分离,针对以上的息肉患者,通过服用一些药物,比如德辅立胆舒茶它可以被吸收、消失 。
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 。这两类息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癌变的报道 。
“但有些类型的息肉光靠吃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能通过手术才能将其去除 。比如腺瘤,它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约30%会发生癌变,特别是直径大于
1厘米的,癌变的几率更大,所以这类息肉必须手术,并且要将胆囊一并切除 。”
4.中医如何保守治疗胆息肉
治疗胆囊息肉的几种偏方:
1、双花连胆汤
一、方剂:
自拟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 。
【中医可以治疗胆囊息肉吗】每天1剂,分3次服(早八点左右,下午两点左右,晚十点左右,没时间的话,就一天分2次服吧),疗程为30天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
二、适应症状:
胆囊息肉,它是长在胆囊壁上的肿物,绝大多数是良性,仅极少数为恶性,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
三、治疗原理: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
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 。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 。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 。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 。
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
5.中医治疗胆囊息肉怎么样?
针对胆囊息肉疾病,应用中医调养辩证治疗 。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一般情况下,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有部分患者会感觉到口苦、咽干、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右上腹疼痛、后背放射性疼痛、体肢乏力、厌油腻食物、头晕目眩等现象 。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 。
祖国医学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因于情志失调(压抑、抑郁、易怒)饮食所伤(过量饮食肥甘厚腻、过量饮酒)劳逸过度(劳累、安神过度、安逸过度)感觉外邪(暑湿、风寒)等所致 。肝胆疏泄失职、气机阻滞、胆汁秘排不利、湿热蕴结、血瘀内停,日久形成症瘕、积聚之症,虚实夹杂 。主要分为:肝胆气滞型、肝郁气滞型、血瘀内阻型、肝肾阴虚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