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育儿:没有棉袄厚被的冬天( 二 )


14、孩子的社会性要靠父母来培养 。
15、“溺爱”会造就胆小懦弱的孩子 。
16、幼儿生气与嫉妒 , 是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表现 。
17、有求必应 , 孩子会变成“霸王” 。


海外育儿:没有棉袄厚被的冬天
爱的原则:既给予爱又尊重了原则



克利夫·巴罗斯是比利布雷汉姆牧师团的领导 。
一次 , 他的儿子鲍比和女儿贝蒂做了错事 , 克利夫警告孩子们 , 如果下次再犯 , 就要用皮带抽打他们 。然而 , 两个孩子根本没把克利夫的话当回事 , 趁克利夫上班 , 他俩又故伎重演 。克利夫知道后很恼火 , 但看着孩子们可怜巴巴的样子 , 又心软起来 。毕竟 , 对自己疼爱的孩子讲原则是件痛苦的事 。
克利夫把鲍比和贝蒂叫进房间 , 解下皮带 , 脱下衬衫 。然后光着脊梁跪在床前 , 让孩子们每人用皮带抽他10下 。鲍比和贝蒂哭得很伤心 , 他们不想抽打自己的父亲 , 但克利夫说:“咱们有言在先 , 犯了错误就要受到处罚 。但作为父亲 , 我决定替你们承受 。”
克利夫坚持要鲍比和贝蒂用力打满20下 。两个孩子边打边痛哭不止 , 比自己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还难过 。
从那以后 , 鲍比和贝蒂非常听话 , 不是怕被罚 , 而是他们知道:父亲疼爱他们 , 但不会因此而忽视他们的错误 。
生活中像这种“原则”和“感情”的选择题 , 父母不知做过多少次 , 但每次都是在两个选项之间犹豫不决 。克利夫却决定两项都选 。
亲子之间 , 爱人之间 , 朋友之间 , 同事之间 , 学会用爱的方式来讲原则 , 就能既得到爱 , 又尊重了原则 。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先生的早教格言
音乐学习:不重考级重素质修养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 音乐教育对孩子很重要 。在美国 , 不少父母希望加强对孩子的音乐教育 , 也鼓励孩子考取音乐的等级证书 。因为很多父母认为 , 音乐教育不只是培养一技之长 , 还是提高孩子文化修养和艺术素质的重要手段 。
音乐素质是必备的文化修养
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重申 , 音乐素质是学生必备的全面素质之一 , 在发展直觉、听力、想象、推理、思维、技巧、表达和交流中 , 以独特的形式感染人心 。
另外 , 教育调研显示 , 拉小提琴可锻炼耳朵的听力 , 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控制力、感觉能力 。这些都是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
为普及音乐教育和教育规范化 , 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把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分为几个阶段 。
从幼儿到小学4年级:边实践边学
第一阶段是从幼儿到小学4年级年龄段 , 让幼小的心灵在乐律和乐感上有所接触 。在幼儿教育上 , 与音乐胎教的指导思想相似 , 起步越早越好 。以美国马里兰州的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音乐学院的音乐鉴赏班为例 , 15月以下的婴儿班就备受欢迎 。最小的学员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同时 , 四肢还不停地随音乐老师的节奏摇摇摆摆 。
从小学3年级起 , 公立学校的孩子们就要接触更多的音乐基本知识 。学生要基本辨别简单的音乐和曲式 , 以恰当的音乐术语解释乐谱、乐器和歌唱 。教育的重点放在识别各种乐器的声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