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玉器深度解读 西周玉器特征特点( 二 )


西周玉器深度解读 西周玉器特征特点

文章插图
由于玉料珍贵难得,而西周王朝又在玉原料供应链的上端 。再加上史料记载的周公制定玉礼器,以黄琮礼地,苍璧祭天,把玉和统治权联系到一起,西周玉器为片状,极有可能是因为诸侯国得到的玉料,已经经过王庭玉匠解剖,拿到手里的已经是片状了 。
如果这个设想成立,也就能够说明,考古发现的西周玉器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
西周玉器深度解读 西周玉器特征特点

文章插图
这种独特的现象是什么呢?
就是考古人员发现,西周玉器里有极少数的玉器,玉质极佳,一点沁都没有,堪比后世的羊脂玉 。
这是由于玉材含透闪石比例极高,所以质地致密,不容易受埋藏环境腐蚀 。这种状况,在殷商玉器里是几乎看不到的 。图为山西出土的西周玉人 。由于玉材好,受沁轻微,仅一角有一点 。
西周玉器深度解读 西周玉器特征特点

文章插图
这种现象,从另一面说明了真知堂的推断是完全有可能的 。也从侧面说明,西周时期,来自新疆和田的真玉已经进入到了西周王庭 。
以此推论,古籍《穆天子传》记载的西周穆王西游昆仑山,和西王母相会的故事,极有可能是历史事实 。所谓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说的就是新疆的昆仑山脉 。
上图这件带绿帽子的玉人很有名,肉眼可见其玉材不如上一件 。所以有色变 。
西周玉器深度解读 西周玉器特征特点

文章插图
西周玉器里最常见的是这种片状玉兽,上图为山西曲沃晋候墓地出土的玉鹿 。这种鹿不好佩戴,似乎为陈设玉器 。表面光素无纹饰 。
大角鹿,在戎狄文物中多见 。史料记载,西周先公曾经自窜于戎狄,也就是从公刘开始,一直与戎狄共居 。《诗经 公刘》曰:“笃公刘,于胥斯原 。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 。陟则在巘,复降在原 。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
直到公 亶 父才迁居,周人才转为务农 。这种多见的西周片状动物器,年代较早,是西周统治者对早期游牧生活的记忆 。
西周玉器深度解读 西周玉器特征特点

文章插图
前面说到,西周玉器的制作工艺较比殷商晚期有明显的退步 。
我们从出土文物上来看,此时绝大多数玉器并不是采用金属工具砣制而成的 。
有人对此进行复原,认为这种纹饰多数是采用石核蘸上砂子磨蹭出来的 。图为上博藏龙纹 戚,西周中期 。看似一个环,其实是斧钺一类的器物 。下面这件山西翼城出土的官方定为西周的玉器,则应该是夏代制品,并非西周 。
西周玉器深度解读 西周玉器特征特点

文章插图
所以,《诗经》中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西周玉器制作工艺的真实写照 。这也是我们鉴定西周玉器的强大武器 。
用这个来看待一件待鉴定玉器,则可以发现,现代高速工具和古玉制作工具的不同 。也就是网上某些行家所谓的微观细节 。采用原始工艺复制西周玉器的耗费的时间太长,如果玉质也不做假,复刻品成本会非常高 。
下图为山西博物馆展出的西周玉璜,采用的就是琢磨工艺 。
西周玉器深度解读 西周玉器特征特点

文章插图
这件西周玉龟壳,也是山西博物馆藏品 。它浑身无沁,玉质极佳,就是前文真知堂所说的那种高档玉 。面对这种没有出土腐蚀痕迹,也就是沁色的玉器如何辨认呢?
还真不好认 。所以下面真知堂给你讲的,就是关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