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该对孩子说“不”( 二 )


【什么时候该对孩子说“不”】${FDPageBreak}
用理解代替惩罚
好像成人都有这样一种定势:和孩子说话总想着要控制他 , 居高临下 , 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受尊重的独立个体 。用这样的方式 , 你下达的是指令 , 却没有给孩子提供明确的指导 , 就好像他做了错事 , 你是来惩罚他的 。
想想看 , 有时候我们说不 , 其实是出于为自身考虑:不想重新收拾 , 不想太累 , 想维护自己的家长权威……却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想 。所以 , 看见孩子咬铅笔 , 又知道他正处在长牙阶段 , 你就会用磨牙物轻易地代替铅笔放进他嘴里 , 而不是嚷嚷:“我最后一次警告你 , 不许再吃笔了!”
用信任代替威胁
除了令人反感的命令外 , 大人的语气中经常还会带有威胁成分:“我警告你!”“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比如 , 扬扬为抢小朋友的玩具 , 把小朋友推倒了 。作为扬扬的家长 , 你如果说:“扬扬 , 快把玩具还给姐姐 , 你再打姐姐 , 我就不让你吃麦当劳了 。”这样的威胁 , 可能也就一次两次有用 。孩子毕竟还小 , 他不知道怎么和同伴相处 , 也没有社会经验来解决矛盾 , 他需要时间 。威胁并不能给他带来任何的指导和启发 。
用肯定代替否定
“不”说多了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和亲子的冲突 , 甚至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这个词的反复 , 会大大降低它的效力 。因此 , 家长不如用其他语言表达你希望他做的事情 , 甚至是转移他的注意力 。比如 , 说“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要比“你不听话 , 看吧 , 饭洒了一地!”更能让孩子增加对你的信任 。
用简单代替唠叨
当我们禁止孩子的某种行为时 , 要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话语告诉他理由 , 这就是我们现在常提的说服教育 。我们要把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和承担的责任以及不安全的因素告诉孩子 , 也要允许孩子有思考的空间 。这样比责骂更能让孩子记住 。不过 , 对2岁以下的孩子 , 禁止的话要简单果断 , 不要唠唠叨叨 , 因为他们对讲道理还不能理解 。就是能听懂道理的孩子 , 唠叨也会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所以 , 管孩子之前 , 先管住我们的嘴 。
这些时候 , 不用说“不”
◆当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已经转移时 。假如你正在教孩子学习一个新的游戏或给他读一个好故事 , 孩子过了一会儿就不想再进行下去了 。这时你可别说:“不行 , 等这个故事讲完了!”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和年龄特点有关的 , 不必强求 。
◆当孩子想主动帮助大人做家务时 。孩子想帮你洗碗 , 但你怕孩子会把碗摔碎 , 于是说:“你还小 , 不会洗 , 长大后你再帮妈妈干活吧 。”这种拒绝会挫伤孩子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
◆当孩子自己做了决定时 。妈妈想让儿子学英语 , 可是儿子根本不喜欢上英语班 , 如果此时你非说“不去也得去 , 我把钱都交了” , 很可能会花冤枉钱 。不如听从孩子的决定 , 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
本文由网友发布 , 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 , 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 。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 , 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