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转起来教案( 二 )


(当幼儿说出教师估计到的一些方法时,教师就翻开经打印好的图文相结合的汉字;如果幼儿说出教师没有估计到的方法,教师就直接在空纸写出此方法,虽然教师并不强求幼儿认识所有出现的文字,但以上做法可以满足部分对文字敏感的幼儿的表达需要,另外有了图解配上文字对中班幼儿更容易理解,同时有利于梳理归纳探索方法 。)
师:你们用拨、搓、拧、转、扭……那么多方法使物品转动起来了,真了不起!
5.引出转动和“力”有关 。
教师可以捕捉选择风车的孩子并提问:“刚才是怎么让风车转动?”幼儿可能会回答:“吹 。”
这时,教师故意不用力吹,使风车转动不起来,然后问幼儿怎么办 。当幼儿提出“用力”时,教师顺势出示文字“力”,并追问:“我们刚才所想的那么多方法都要用力吗?”最后总结:“原来这些转动的方法都和‘力’有关 。”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转动需要两个要素:轴和力,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感知“力”这个要素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
三、探索让两种物品一起转动起来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在幼儿掌握一定的使物体转动的方法之后,对幼儿提出的新挑战 。)
1.交代任务 。
师: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手势2,这次代表两样东西)?接下来要增加难度了哦,请你到后面的桌子上选两样东西,让一样物品帮助另一样物品转动起来 。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
观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幼儿出现初步的组合意识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并鼓励 。如:幼儿用绳子穿进光盘的中心时,教师可以提醒幼儿用力甩动绳子 。
一方面帮助幼儿成功,另一方面自然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转动要素——力 。
当幼儿已经通过组合使两个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在哪里也看见过这
种转动”,引发幼儿回忆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如当幼儿用筷子在水中搅拌,使水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提出上述问题 。
3.小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
小结:留出空间,让幼儿边演示边讲解 。教师适当总结、提炼 。
(选择一些幼儿为大家演示创造性地转动物品,由此自然引导到生活中的转动 。比如,请幼儿演示用筷子或绳子让光盘转动,并提问:“光盘除了这样转动,还可能在哪里转动?”幼儿会联想到光盘还可以在播放器上转动 。这时,教师追问:“光盘在I)VD上转动后可以怎样呢?”幼儿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教师再适时总结:“转动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精彩的动画片,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
四、游戏:想得快说得快
师:你们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会转动的呢?想得快说得多——开始(孩子一边说,老师一边把自己事先收集好的会转的物品照片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
师:原来转动可以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方便、那么多快乐……还有哪些转动也会给我们带来好处呢?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有好处的呢?有没有不好的转动呢?让我们到生活中再去仔细观察和发现吧!
活动反思:
【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转起来教案】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特点,活动内容的各环节均指向目标 。教师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给幼儿充足的自我探索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 。这个活动基本完成了设定的目标,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