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的孩子怕什么?( 二 )


由此可见,母子之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极为重要 。同时,还应注意母子分离要逐步进行 。比如,一开始先短时间分离,然后再逐渐拉长时间 。需要提醒的是,看护者一定要在向孩子保证的时间内回来,让孩子心理有底 。
2岁以后
在进入第二年后,儿童的恐惧变得更为个人化 。对于较为具体的刺激产生的恐惧反应,让位于对想像出来的东西的恐惧以及对求知情况产生的预想性恐惧,比如独处、黑暗、死亡、绑架者及抢劫者等 。
一般来说,这些恐惧在四岁时达到高峰,并且在四到六岁这一年龄段维持高峰,此后高峰开始下降 。
6-12岁
在6-12岁期间,恐惧大多与学校,身体损伤和自然灾害有关 。更为抽象的社会焦虑和对成绩的焦虑出现,对于损伤,自然时间 和社交产生的恐惧可以维持一生 。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认识到死亡 。有时他们的手出血了,就跑去告诉妈妈:“我的手出血了 。”很可能孩子说这些话的潜台词是“我会死吗?”妈妈对这种出血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保证,会成为孩子的定心丸 。
儿童除了对自身关注外,也会对父母关注 。他们害怕父母死亡,那样,就会没有人照顾他们了 。因此,让孩子拥有一起受保护的感觉,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利 。这种感觉,可以来自父母口头上的保证,也可以来自父母的实际行动 。
注意观察孩子的异常恐惧
在对儿童的恐惧进行分类和诊断时,必须考试儿童所处的发育阶段和行为的严重性 。某些恐惧在特定的年龄或发育阶段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同样的恐惧出现在一个不同的年龄段,就可能被认定为不正常 。比如,分离性焦虑出现在幼儿身上是预期之中的,但若出现在学龄儿童身上就是不正常现象 。因此,父母需要密切观察孩子,如果预期中的恐惧过于严重,以至影响孩子的适应或发育,则这种恐惧是异常的 。
害怕或恐惧是有限度的,当对外在,无危险的物体或环境产生极端,持久及适应不良的恐惧时,就成为了恐怖症,比如,陌生人,孤独一人,黑暗,动物等 。
儿童一般在有极端不愉快的经历或创作后,才会产生对特定物体或环境的恐惧,如在医院打针的疼痛经验、被狗追咬及意外事故等 。除非创伤极为严重或不断被强化,否则这些恐惧会自行消失,不会变为恐怖症 。
当孩子害怕和恐惧时
这时,父母的正确应对极为重要,否则,恐惧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发育 。当孩子太小不会表达时,父母对他们的抚摸和搂抱则是最好的肢体语言 。除此,轻声安慰的话语也可以降低孩子的不良反应;当孩子学会表达后,父母除了对身体安抚外,还要认真倾听孩子对恐惧的表述,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要一味解释恐惧是不必要的 。
另外,父母还应该学会听孩子说话的弦外之音,以便了解孩子到底怕什么 。如果孩子的恐惧以属于正常发育范围,父母不必过于担心 。不然,父母对孩子的恐惧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很可能使他们的恐惧感被强化,日后不易消失 。如果孩子的恐惧属于异常,父母的各种安抚都不能缓解,那么最好及早找专家进行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