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一任日本首相上台,几乎都要参拜靖国神社?( 二 )


然而,福兮祸之所伏,日本的经济膨胀式发展产生的泡沫一旦破碎,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也是灾难性的 。20世纪90年代初,受国内金融市场崩溃和广场协议对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双重影响,日本发生了战后最大规模的经济崩溃,随之而来的是国内社会一度甚嚣尘上的民族主义情绪在短短不到五年时间内彻底崩盘 。
这种条件下,右翼政客的大本营自民党在1993年大权旁落,自民、社会、先驱新党三党在短暂而罕见的七党联合政府倒台、细川护熙辞去首相职务后联合组阁,社会党委员长村山富市成为新一任首相,这位主张与邻为善、反省军国主义罪行的“老爹”非但没有参拜靖国神社,而且还发表了著名的“村山谈话” 。
考虑到冷战结束后日本面临的特殊国际政治环境,村山的当选和政治主张很能体现日本国内政治风向的转变 。虽然村山随后于1996年辞职、自民党重掌政权,但接任首相职位的桥本龙太郎仅仅在任期内参拜过一次靖国神社、整体上保持了村山时代的对邻国友好态度,这种基调延续到了同样只以首相身份参拜过一次靖国神社的小渊惠三 。
考虑到日本这一时期自身经济发展进入颓势、而中韩和东南亚国家相对强劲的发展态势又不可避免对日本在其设想的“亚洲经济雁翎阵”中的地位产生冲击,日本企图通过缓和或保持与历史上被侵略邻国的关系来维持国际经济格局中地位的意图非常显著 。
但日本政客的算盘,在历史发展趋势面前毕竟过于无力 。进入21世纪后,经济加速发展、产业持续升级的中国和摆脱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韩国,在产业结构上与日本的重合度越来越高,而日本由于在泡沫时代败光了经济基础导致产业升级困难,这种情况下本来就陷入疲软的日本经济进一步减速 。
另一方面,由于日本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不一,“前昭和时代”、“后昭和时代”的的日本人(现在又加上了“平成时代”)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思维脱节,这意味着日本不但距离正常国家的标准越来越远,甚至还可能逐步走向因缺乏社会共识而导致社会解体的危险局面 。

为什么每一任日本首相上台,几乎都要参拜靖国神社?

文章插图
【为什么每一任日本首相上台,几乎都要参拜靖国神社?】因此,以因其右翼保守主义倾向而臭名昭著的小泉纯一郎担任自民党党首后,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又成为了常态——小泉的这种做法不难理解,作为执政党党首他首先自然要稳住右翼基本盘,然后在社会经济发展颓势时通过塑造外部竞争对手毫无疑问很能拉拢支持者(顺便一说,这方面的问题美国近些年比日本还严重),而且塑造统一的历史记忆(尽管是错误的)还有利于维系国内社会共识、减轻治理压力,对于日本右翼政客来说根本就是无本万利的买卖 。
小泉时代结束后,安倍晋三、麻生太郎、野田佳彦再到菅义伟和岸田文雄都延续了小泉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态度,这既是政策惯性使然,也是日本国内社会持续性分化、与周边国家地区竞争事实失败情况下政客的必然选择 。
为什么每一任日本首相上台,几乎都要参拜靖国神社?

文章插图
无论如何,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一个性质上极其恶劣、原因上极其复杂的符号性政治举动,在日本既无法实现国家正常化、也无法摆脱社会发展颓势、更无力扭转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下降的情况下 。
几乎可以认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谁担任日本首相,都会继续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然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日本右翼政客无论基于什么打算去推行右翼思想、图谋复苏军国主义,都没法改变日本无论是国内社会还是国际社会中都“越混越差”的事实,企图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做文章,除了维系一点支持者以外对日本政客来说也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