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虚夸易让孩子陷入困惑中( 二 )


走出鼓励的误区,给孩子客观具体的评价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需要不断的鼓励与夸奖,结果导致不敢批评孩子,甚至不敢说实话 。其实,孩子的成长应当是在不断的自我矫正过程中度过的,如果缺少真实的评价,就会使得孩子走入自我认识的盲区 。
作为家长,在像孩子反馈意见的时候,应该采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能够接受的方式,指出孩子应当改进之处 。例如,当楚蓉的绘画作品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家长所作的不应该是一味地弥补夸奖缺失,而是应当以“我们一起看一看,如何让这幅图画变得更美……”等方式,指导孩子的绘画技艺,提升孩子的绘画感觉 。
同时家长在赏识孩子的时候,应该具体描述孩子的什么行为得到了赏识 。因为孩子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很具体,因此父母要善用建设性的赞美,少用评价式赞美 。比如,孩子画了一幅好画,父母要避免用评价式的言语:“啊,画得好美,你真是一个小画家!” 这种评价比较极端,会让孩子养成对高期望评价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
像蓁蓁妈妈就会很具体地赞美:“宝贝,你的颜色用的很好,蓝色和红色混在一起的颜色太美啦 。”她会具体描述蓁蓁在主题、构图、色彩、创新等方面的长处,这种客观的赞美让孩子明白自己到底好在哪里,自己在哪一方面还要发扬光大 。孩子得到的不仅是赞美和激励,还提高了认知水平,得到了具体的指导 。因此,对于孩子来说,描述事实远胜于空洞的赞美 。
注意区分鼓励和称赞的区别,给孩子最真诚地鼓励
很多的父母认为他们称赞孩子就是鼓励孩子,他们没有认清称赞可以是鼓励,但是不等于鼓励 。表面看来,称赞和鼓励是在相同的过程中产生的 。这是因为称赞和鼓励二者都注重再积极的行为 。其实,称赞是鼓励的一种,是以竞争为基础,获胜者才能得到,是有最好的意思 。事实上 。父母亲再称赞孩子时的心态是:如果你做我认为好的事情,你将会从我这里得到承认和重视(有价值)作为奖赏——称赞是想用外在的建立来激励孩子 。
但是鼓励是对孩子的努力和改进而言,不管这努力和改进多么微小都可加以鼓励 。圆圆想参加手工比赛,每天都在认真地练习 。她对妈妈说:“妈妈我可能不行,铮铮剪的小兔子可好看了,我一定赛不上 。”圆圆的妈妈对圆圆说:“我记得,前两天你剪出来的图画还没有这么漂亮,宝贝,你已经进步很多了 。”妈妈的鼓励让圆圆很开心,也更有信心了 。
同时,鼓励使用的时机也是有区别的 。鼓励是在孩子表现低落的时候也给予,孩子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或者当他们面对失败时,父母也可加以鼓励 。但是称赞就不能在这种情况下使用 。称赞和惩罚一样,是控制的方法 。
Tips:称赞时候等于鼓励,可视以下情况而定:
父母的目的:如果你真诚的意愿视鼓励,而不是要控制他,你的赞美就是鼓励 。
孩子的目标:如果孩子寻求称赞是为了要大人注意他,那么赞美反而会把孩子教成没有主见、具有依赖性 。如果孩子倾向于追求权力或报复,赞美反而会使他们挫折不安,原因使他们心中想要做的使反抗和摆平 。
孩子接受赞美的方式:如果孩子对这个称赞本来就没有期盼或要求,那么这个赞美就是鼓励 。
鼓励孩子的时候,不要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上价值判断 。很多的时候我们用使用积极的判断和积极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显示了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见,而不是帮助孩子相信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