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漯河:开展幼小衔接攻坚行动 禁止举办学前班幼小衔接班( 二 )


2.根据国家修订后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 , 合理安排内容梯度 , 减缓教学进度 。 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教育期 , 严格落实国家、省对有关适应教育的要求 ,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实用性的幼小衔接课程 。 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 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 将《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的16个发展目标有机融入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中 。
(三)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
1.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 ,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 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 , 为终身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
2.要进一步引导园长、教师、家长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 , 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中 。
3.幼儿园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 , 逐步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望和向往 , 坚决杜绝和纠正幼儿园教育照搬小学教育内容、方式、环境的行为 。
(四)建立联合教研制度
1.建立联合教研制度 。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全市幼小科学衔接全面工作 , 基础教研室负责幼小科学衔接教研教学工作 , 各县区教育局要明确1名幼教专干、1名小学教研员和1名幼教教研员 , 成立市、县区、中心校三级教研 , 制定幼小衔接工作内容、工作台账、教研计划等 , 共同牵头负责区域内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 。
2.跟踪指导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适应教育 , 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 。 设立幼小衔接专项课题 , 引导教师及教研人员开展专题研究 , 积极开展幼小衔接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 。
3.结对小学和幼儿园要建立学习共同体 , 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 , 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
(五)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
1.建立家、园、校互学共育体系 , 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 , 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
2.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阶段 , 采取为家长举办专题讲座、致家长的一封信、幼儿园(小学)园(校)长寄语幼升小家长、幼小衔接专题片微视频等多种方式 , 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及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 , 回应家长在儿童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 , 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 , 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 ,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 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
(六)健全评价机制
结合《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教基〔2022〕1号)和《河南省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豫政办〔2021〕59号) , 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纳入幼儿园等级评定和小学教育质量评价 , 实现评价全覆盖 。
四、进度安排 。
(一)试点先行 , 分层推进 。 (2022年3月)
1.各县区、直属分局要坚持“统筹谋划、试点先行”原则 , 遴选确定3—5所幼儿园和3—5所小学作为试点园(校) , 结对试点园(校)原则上应在同一学区内 , 同时兼顾城乡不同性质 , 为下步幼小衔接工作全面铺开积累多样化的实践经验 。
2.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 建立深度合作机制 , 试点园探索实施入学准备活动 , 试点校同步研究入学适应活动 , 2022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 。